数据中心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,英文解释Data Center,简称DC。
但很多时候,大家在谈及数据中心的时候,都会把其理解成为IDC,IDC的全称Internet Data Center,即互联网数据中心。
实际上,在数据中心的“大家庭”里,除了大家熟知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,还有其它几位声名不显成员。
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
IDC是指为互联网企业、电商、媒体和各类网站等客户提供大规模、高质量、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、空间租用、带宽批发以及ASP、EC等业务的场所。
为了达到规模化管理的效应,IDC必须具备大规模的场地,高速可靠的内外部网络环境,系统化的监控支持手段,以及保障数据中心可持续运营的配套设备等一系列条件。
IDC的概念是在1996年,由美国的Exodus公司最早提出,IDC最典型的业务模式就是服务器的托管和服务器租用、VPS等服务。而国内的IDC市场的起步是在2000年左右,在过去的近20年,国内IDC市场快速发展,年增长率超过30%的,已发展成为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创新型产业。
那么,为什么会有非常的企业愿意将服务器和业务托管到IDC呢?一是成本问题,企业如果自己管理服务器,除了场地布置,电费网费等,还需要建立一支可靠地运维团队。二是稳定性问题,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可持续运行,就需要搭建适宜服务器工作的环境,这就要涉及恒温恒湿、静电防尘等问题,而且一旦出现大规模停电事故,企业是没办法靠自身能力去解决。所以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企业的服务器和业务托管到数据中心中。
企业级数据中心(EDC)
EDC(Enterprise Data Center)企业级数据中心:EDC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是由数据中心,IDC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外部客户,更类似于公有云,而EDM则是私有云的概念。
EDC由企业或机构建设并所有,服务于企业或机构自身业务的数据中心,它为企业、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处理、数据访问等信息服务。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可以自己购买,也可以从IDC租用,运营维护的方式也很自由,既可以由企业内部的IT部门负责运营维护,也可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运营维护。EDC承载着企业的核心计算、信息资源管理、信息资源服务等功能,EDC对稳定性要求较高,多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,侧重于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应用。
EDC的发展主要是源于企业对于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已经业务发展的需要,随着企业的核心数据数字化,业务模式虚拟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。而EDC兼顾了IDC的稳定性,又兼顾安全性的要求,成为了一些大型集团、科研院所等机构的首选。
国家超级计算中心(NSC)
国家超级计算中心(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enter),是指由国家兴建、部署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的超级计算中心。
与IDC、EDC不同,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由国家兴建和运营,对外提供的是运算能力。主要服务于一些对运算能力需求大的项目,例如动画影视特效的渲染,气象的预测和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等工作。同时,超算中心还肩负着,开发具有先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理论,发展以新概念为基础的、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浮点运算能力和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、新一代服务器系统,开发新体系结构、海量存储、系统容错等关键技术的责任。
截至2017年,中国共建成6座超算中心,分别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,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“神威·太湖之光”峰值性能为12.5亿亿次/秒,位居世界第二位,目前就安置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。
边缘网络数据中心
边缘网络数据中心(或边缘数据中心)在地理上靠近最终用户,并旨在降低延迟性,减少网络拥塞,保证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在企业内部运行部署,作为用户与中央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聚合和内容缓存点。
边缘数据在规模体量上较小,与EDC基本类似,但其主要起到的是用户和IDC之间桥梁的作用,一些简单或者不负责的应用可以在边缘数据中心处理,可以更快速的反馈用户处理结果,核心和复杂的运算交于核心IDC处理。